MENU

战“疫”中的样板力量之一——抗疫线上勇担当,坚守使命有作为

[开栏的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18个国家级(省级、校级)样板支部为代表的学校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构筑防控坚强堡垒,将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战场,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各支部在战“疫”中彰显样板力量,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样板支部抗疫事迹,深度梳理总结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科研攻关、线上教学、管理服务、志愿服务和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凝聚精神、提振士气,把在战“疫”中激发出来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献礼。

 

关键词:科研攻关

疫情发生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纳米测量与制造技术中心教师党支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教工第二党支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等教师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专业优势,加快科研攻关,彰显了教育科技工作者拳拳爱国心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决心和勇气。

 

 

国家级、省级、校级样板支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纳米测量与制造技术中心教师党支部

疫情发生后,纳米测量与制造技术中心接到吉林省科技厅下达的应急科研攻关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中心党支部积极组织课题攻关小组,王作斌、宋正勋等多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放弃春节休假,冲入实验室,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操纵技术平台,开展病毒多维信息检测研究工作。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细胞/病毒定位芯片,实现了跨尺度纳米显微检测细胞/病毒的物理特性表征,达到了对纳米尺度的病毒及其类似生物样本识别能力,目前已完成SARS-CoV-2的S蛋白识别及与抗体结合的显微识别。

 

 

 

国家级、省级、校级样板支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支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与科研任务。支部在疫情伊始就召开线上会议,把学校的相关工作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党员、每一位教师,并组织大家积极准备线上教学,第一、二批线上教学全部顺利开课。考虑到学院的科研任务和项目单位的迫切需求,支部书记冯欣同志召集各项目负责人认真研究应对方案,并协调与项目单位的项目执行预案,召开10余次在线会议,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部副书记陈占芳同志负责的项目涉及到吉林省的高考、中考工作,从正月十五开始便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前期每周要召开3-4次线上会议,疫情稳定后,他便一天辗转几个项目场地进行软件部署和测试工作,全力以赴为中高考工作做好服务。支部党员蒋振刚同志负责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因疫情原因,他基本上独立承担了研究所复试的前期准备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两三点钟,后期又积极协调其他老师与学生进行对接沟通,细致安排复试各环节,确保了线上复试的顺利开展。

 

 

 

校级样板支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教工第二党支部

疫情发生后,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27名党员第一时间召开了视频会议。苏忠民同志多次强调要严格落实“七项要求”,严格执行“五个一律”,严肃思考“五个问题”,认真完成“五个答卷”,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来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师生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支部党员教师自建了QQ课程学习群和微信学习讨论群,对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共参加线上教学培训54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项目16项。苏忠民牵头创建的“吉林省光学材料与化学科技创新中心”召开线上会议15次,发表SCI文章20余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5次。担任本科生班导师和研究生导师的党员教师,多次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以疫为鉴、励志勤学。

 

 

 

校级样板支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

疫情发生以来,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员于源华教授带领课题组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充分发挥课题组科研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紧密围绕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全力投入科技攻关。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于源华教授团队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全自动核酸提取试剂盒、数字PCR技术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用于疫情病毒核酸样本处理的全封闭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及基因芯片式数字PCR全套检测设备,实现了病毒样本进、结果出的全封闭和全自动核酸检测,全程无需人员操作,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该项研究成果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开展200例临床对比实验,相对于传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灵敏性提升1—2个数量级,核酸分子最低可检测5个拷贝,实现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3月7日,在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初步显示,数字PCR技术在SARS-COV—2低载量临床样本检测中更灵敏准确。

此外,支部党员结合疫情防控和自身工作实际,有感而发,撰写了“抗疫微感言”,表达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信心和对广大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