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韩喜平教授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干部培训上解读“道路自信”
“简单地说,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就是因为他对、他行、他能。”在8月24日下午举行的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干部培训第二场学术报告会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深层次逻辑。
全体校领导、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教师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机关干部500余人到场聆听。校党委书记杨玉新主持报告会。
韩喜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形成逻辑”为题,从为什么可以自信、为什么能够自信、为什么一定自信三个方面,结合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案例,清晰透彻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回答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韩喜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精神力量,总结了近代以来180年的发展历程,凝结着新中国70年的持续探索,又经历了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检验,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韩喜平希望大家能够在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全面从严治党、砥砺文化自信、不断创新创造、培养青年奋斗精神中坚定道路自信,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全部力量。
杨玉新在报告总结中强调,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其中,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道路自信,站稳人民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人才。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撰稿:田苗华 摄影:刘奇儒 审核:于英焕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