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切为了师生“急难愁盼”事

“真没想到,我提出的建议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徐浩钧同学激动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校各单位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的从师生最关切的问题做起,加强环境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师生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师生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师生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敞门听意见

自学期之初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来,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征集民意诉求。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开通了书记信箱,邮件中可能只是寥寥数语,党委书记刘博每次都要斟酌许久。“南区北门什么时候开放”“建议在南区修建浴池”……

 

 

“当时我的情绪有些激动,吃完午饭在书记信箱中留言:‘ 可以把学校食堂的菜做好吃一点儿吗?’”徐浩钧说,“现在回想起来语气有点儿冲,没想到书记很认真地回复了一大段。”刘博在回信中表示会积极反映伙食问题,并希望学生能够以理工培养的优秀校友为榜样,好好学习,奋发有为。“信箱设立的初衷是想畅通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有些问题是要着手解决的,有些是要给予正面回复的,育人工作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刘博说。

理学院紧跟学校工作节奏,结合实际制定了《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虚不空。文学院每周二设立院长见面日,广泛听取基层声音,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除了例行的安全教育外,文学院领导班子逐一走访办学空间,将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进门搞建设

机电工程学院所在办公楼是建校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长久以来防水、保温等存在诸多问题,在学院和后勤处的多方努力下,机电工程学院办公楼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用洗手间都要偷偷摸摸的,先看有没有人,因为结构布局设计得有点尴尬。”时任学院党委书记田之华说。原有的洗手间女厕在洗手池附近,空间狭小,薄薄的隔板几乎不隔什么声音,加之管道陈旧,反味儿是常事,偶尔还会有水珠滴下,让师生们叫苦不迭。在后勤处的支持下,4层楼,76平米,管道换新,重新设计,师生们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师生的贴心人。近年来,后勤处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工作,重新铺设沥青路面32500平米,铺设方砖 14656平米,种植草花20余万株,改造学生公寓卫生间114间,更换教室排椅6128套,整体维修改造了东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西区学生浴池、东区第二食堂。“后勤处工作别的没有,就是费鞋,一天走个两万多步都是常规操作。”说到这里,后勤处副处长姚天行爽朗地笑起来。

 

 

“这里要放学院的标识和发展历程,每层楼的走廊也要有不同的主题,还要设计复合性实验室,一个房间可以做多个实验项目……”说到未来的构想,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宋林森目光如炬。学院领导班子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多方筹措资金,改造3间、151平米的现代化会议室,清理、整合23间教学实验室,新增学生使用实验室14间,清理试卷库5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以前做实验要去南区和计算机实验室搭伙,现在出了寝室门,几步就到实验室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付瑛琪欣喜地说。

上门解难题

“将‘线下’服务搬到‘线上’,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这是我们建立网上服务大厅的初衷。”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李晓磊介绍。由于学校现有东、西、南三个校区,日常业务办理中,师生需要在三个校区奔走,有些业务办理过程繁琐、签字手续多,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学校办公室和信息化中心共同商议后,决定联手打造网上统一服务平台。通过校内外深入调研、师生座谈交流、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最终确定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对校属各部门管理服务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网上一站式综合服务。

 

 

除了日常工作的简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群服务中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了师生入校申请、教职工离长审批和返长报备等多个流程,对师生动态行踪、健康状况做到全面、精准的掌握。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上线后,共服务师生15875 人次,完成服务事项 4419 项,更为完备的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共产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心总是相似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期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推出“只跑一次”措施,凡是符合学校规定、无需特殊说明的事项,老师们将材料交到学院,由办公室人员统一办理相关手续,提升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备战省级讲课比赛,以赛代练的形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最终拿到6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苏忠民教授开展“继续深造、成就人生、做栋梁之才”主题考研宣讲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书籍接力,薪火相传”考研书籍接力活动;人工智能学院召开考研座谈会,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对学生们所关心的学校、专业课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还在教研室挤出空间建立考研自习室,配置无线网络、饮用水等设施,目前已经有近 40%的学生进入学习。

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创业有你‘就’在吉林”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各学院党委全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促进留省就业。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光电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吉林省光电类企业春季双选会,800 余名毕业生到场求职应聘,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经济管理学院努力拓展优质就业创业资源,先后对接 8 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定向委培等多个方面探索留省就业途径。外国语学院通过优秀学子母校行、深入企业推荐毕业生,请进来走出去之间,拓宽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

出门做服务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的驱动力,正在席卷全球。人工智能学院的师生们深入长春外国语学校和长春市第五中学,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通过机器人表演、科普展览等,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科技作品,了解前沿技术,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点燃孩子们的心田。“科学技术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将来我们还会走进社区、孤儿院等,以科普宣传的方式,促进居民科学素质提升。”学院党委书记王凤坤说。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心源”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清扫理工天桥”志愿服务活动,40余名学生志愿者带着扫把、拖布、抹布、水桶等工具,擦拭理工桥栏杆,打扫路面、台阶上的尘土,令理工桥焕然一新。法学院教师为吉林省司法厅、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吉林省科技局等部门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估、法律咨询、专题辅导,参与教师达30余人次,学院教师的“政策建言”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签批。

春风细雨润无声,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把师生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服务师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高质量解决广大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党委书记杨玉新在全校“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撰稿:贾恵淇   摄影:刘奇儒   审核:于英焕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