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精彩一课】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汤颖 曹磊

 

时间:2018年11月6日3、4节

地点:西区主教702

课程:美学概论

教师:符晓

 

“我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多读一些书,充实人生经验,丰盈内心世界,这也是我在课上推荐那么多书的目的。”

——符晓

 

如果问起在长理遇见的最令我惊喜的老师,那一定是符晓老师。相比老师,我更喜欢称他为先生。先生衣着考究,言谈儒雅,每每见到都惊叹其绅士之范。先生告诉我们学美学的用处,要我们亲身体会美。

离上课还有5分钟,学生已到了大半,教室的前3排座无虚席。人手一本的《美学》课本与笔记,是这个课堂的“标配”。还有不少匆忙从其他校区赶来蹭课的同学,占不到前排的位置,只好悻悻地坐到后面。

课前先生就说明,美学概论这门课在于升华自我修养、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而我认为,听先生讲课,就是美的体验。先生会根据自己的总结归纳,很严谨地把每节课归为一讲。

这节课主要讲述“审美经验论”。先生引入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喜鹊》,展开对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画中的雪乍看是白色,细看却又透着淡淡的紫。先生解释:“我们能在很多时候看到与日常认知不一样的颜色,比如清晨烟囱里冒出的烟,不是灰色,也不是白色,而是橘黄偏粉的颜色。再比如,夕阳下的飞机是橙色。”引出话题后,他的讲述逐渐深入,从杜威开启现当代美学的先河讲到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接着打趣道:“‘本我’就是还想躺在床上睡觉的我,‘自我’就是正在给你们上课的我,‘超我’就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约束,即使想睡觉,也必须到课堂上来给你们上课的我。”幽默的例子在逗得学生一阵大笑的同时,也让他们轻松地记住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

 

 

讲授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时,先生还是从画入手,以《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为例。他从感性直观性、超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的伴随、非理性的理性表现、自由无限性5个方面作详细解读,并用书中植物学家对树的分析延伸到迎客松的美感;引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来印证感性直观性;借用康德的话与书中红军士兵观看话剧《白毛女》时的举动论证超眼前的功利性……先生对“美”的理解,如宣纸上的一滴墨,渲染着整个课堂。

“美是难的”,他向来这样定义美学。的确,美是捉摸不透的。以传统概念的人为主体,使人产生美感的统一意象称为美。西方古代的美学是对美做尝试性的归类,从感性的形而上学的层面分析美感产生的机理。用先生的话说,只要不是太盲目的审美,都不会和主流偏差太多。

先生自成一派的上课方式吸引了不少学生成为他的忠实“粉丝”。“我从大二开始上符晓老师的《美学概论》课,这位年轻帅气的老师有着成熟稳重的性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吴腾飞说。光电工程学院的秦中岳,更是先生课上的常客,“我记得符老师第一节课,引用北岛《波兰来客》的句子:‘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深深吸引了我,也许是对于文学的情怀,也许是对于生命的热忱,也许是老师课上风趣幽默的谈吐……”在秦中岳的眼中,是先生开启了他文学世界的大门,亦师亦友。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审核:于英焕  编辑:贾惠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