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何以为人师——师德建设大家谈之六
丹心热血沃新花
光电工程学院 陈启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传道、授业、解惑”
……
初为人师,站上讲台,这些真诚而美好的希冀,时刻督促着我。
从学生到教师,最大的改变是对上课的认知。原来,备课不仅是灯火通明的熬夜、旁征博引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
“老师讲得再天花乱坠,落不到实处也没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一方面设计了板书教学,将核心内容以结构化的方式串起来,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图谱和框架结构;另一方面,将最新的科学热点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一学期下来,分享了近40个课题,包括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长征火箭第一次成功发射两颗卫星、“天眼”在中国、开普勒4526、聚焦虚拟现实……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却乐此不疲。最让我开心的是,学生说:“老师,我特别喜欢你的板书,它让课堂思路更清晰。而且你讲的东西新奇又好玩,下课后我都会去找相应的材料。”
在我看来,教学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很多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在讲课时,都是用最鲜活的例子、最直白的语言,来阐述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而这,就需要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沉淀。
入职后,我有幸担任了本科生班导师,半个学期下来,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次收到他们的信息,几乎都是在讨论问题。在闲暇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关怀?
这个问题,我在与他们共同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中找到了答案。为师,为人,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为人子、为人女。节日前,我提醒他们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电波里不再只有父母对孩子的嘘寒问暖,还饱含着孩子对父母的关怀。平日里的电话平常无奇,而一句节日的问候,在父母的心中,能够感知到更多的温情,孩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而且,从这以后,我发现同学们和我交流时更能够敞开心扉,说理想、说成长、说兄弟姐妹和父母之情。在倾听的过程中,我捕捉到了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备课会累,科研也苦,但前辈的榜样感召,以及同事的彼此扶持,让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孤独前行。通过学校举办的“感动理工”校园人物评选活动,我了解到姜会林院士、王作斌教授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马文联老师、底晓强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倾力付出;还有我身边的向阳老师、李丽娟老师……他们至真至善的品格深深鼓舞着我。
入职3年的我,虽然仍是个新兵,但已经深深体会到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我愿意付出全部坚守在热爱的事业上,等待最美的花开、最灿烂的绽放。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审核:于英焕 编辑:贾惠淇)